WFCMS - SCETT

中医外治法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运用

查看次数:551 |作者:世界中联肿瘤外治法专委会|发布时间:2017-07-14

  中医外治法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运用

  作者:毕 华

  工作单位:湖州市中医院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针灸、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外敷、穴位贴敷、耳穴、中医妇产科学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D)是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存在于子宫肌层中,伴随周围肌层细胞的代偿性肥大和增生[1]。以往称它是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现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疾病。痛经是子宫腺肌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文献报道,子宫腺肌病患者中痛经的发生率达64.8% ~77.8%[2],子宫腺肌病严重痛经,其发病时像癌症一样剧痛,又似癌症般顽固难治,所以被百姓称为“不死的癌症”。疼痛不仅表现为躯体症状,同时也会引起患者精神心理方面的变化,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及社会压力,是子宫腺肌病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3]。其术后5年复发率高达36%,且有明显上升的趋势[4]。20世纪80年代我国中医界开始了对本病单病种研究[5]。中医根据本病主要症状、体征,将其归属于中医的“痛经”、“月经过多”、“症瘕”、“不孕”等疾病范畴,现就运用中医外治法治疗子宫腺肌病谈谈个人体会。

  1.针灸

  痛经是子宫腺肌病的主要症状。病人多表现为继发性痛经伴进行性加重。其痛经归属于中医四大急症痛症和厥症范畴,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学习和工作。针灸治疗痛经,具有止痛快,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特点,易于被广大患者接受。针刺主穴:子宫(双),关元,三阴交(双) ,配穴(辨证取穴):气海,中极,归来、血海,合谷、足三里、太冲、太溪、肾俞、关元俞等,每次选用2-4个穴位。针灸干预时间:经前1周开始(以基础体温测定为准),至经行痛止停针刺,每日1次。针刺手法:腹部穴位以针入腹直肌为度,针刺关元采用连续捻转手法,使针感向中极穴传导,得气后留针30分钟,子宫直刺1 –1.5寸,上下徐徐提插3~5次后,再将针提至皮下,向中极方向透刺1 –1.5寸,按上法徐徐提插3—5次,有强烈的沉胀感后留针15~30分钟;四肢穴位以局部痠麻胀重得气为度,针感向腹部传导。手法:虚补实泻,患者疼痛剧烈发作,诊断明确者采用强刺激。留针时间:每次30分钟。 疗程:3个月为1疗程。如月经量多,经期延长辩证取穴:隐白、大敦、三阴交、关元、百会、血海;每次选2—4穴,用艾条温和灸,每次每穴灸10-20 min,每日或隔日1次。

  2.中药保留灌肠

  运用中药保留灌肠系利用子宫与直肠的解剖特点,通过肠壁的渗透、吸收,使药液直达少腹、胞宫、胞脉;同时利用药液的局部渗透作用,促进纤维化组织软化和恢复吸收,起到化瘀软坚散结止痛作用,避免了“肝首过消除效应”,防止或减少药物在肝脏被破坏,也能防止胃肠消化液对药物的破坏,使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得到充分发挥。本病因异位的子宫内膜在肌层内生长,发生周期性变化,形成局部出血灶并伴随病灶周围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使子宫增大[5]。经过多年临床观察,本人认为该病以气虚血淤,胞络痹阻为基本病机,故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为法。药用:黄芪、血竭,没药,三棱、莪术,浓煎至100 毫升,每晚灌肠1 次并保留,经期停用,以止痛消症。从临床疗效看,中药保留灌肠可改善异位内膜病灶周期性变化,改善血瘀及局部微循环的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3.中药外敷

  将黄芪、血竭、没药、细辛、艾叶切碎,隔水蒸30分钟后,装入纱布袋内,乘热放置小腹,每晚1 次,每次30 分钟。治疗血瘀之癥瘕。以没药活血散瘀止痛,血竭消症散结,细辛、艾叶芳香通络,能行能散,有利于腺肌瘤消散,并使消瘤止痛于无形之中。

  4.穴位贴敷

  子宫腺肌病痛经多因气血运行不畅,经血滞于胞中胞络,不通则痛,治疗宗“通则不痛”之理,选用行气活血,温经通络止痛之品(丁香、肉桂、没药、高良姜、吴茱萸等),外贴天枢穴、中极穴,用胶布固定,隔日换药一次。贴敷天枢穴能温中暖宫调冲,使气血畅行,痛经可愈。《千金》有“孕妇不可灸”,说明此穴对胞宫有直接作用。中极穴属任脉经穴,其气通于胞宫,可通调冲任脉气,暖宫活血行.

  5.耳穴

  根据生物全息论原理,当人体内脏或躯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廓相应部位出现压痛敏感、变形增厚、变色等反应。用胶布将王不留行子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当按压,通过经络传导发挥治疗作用。耳穴贴压取内分泌、皮质下为基本穴位,随症配伍。如月经失调加子宫、卵巢,辨证运用肾、肝、脾;痛经加神门、盆腔,越痛越按,痛止按停;经行乳房胀痛加胸、乳腺或相应结节部位;选用单侧耳穴,隔日换药1次。嘱每日按压耳穴3次,每次每穴按1分钟以上,耳廓有结节,压痛敏感处,多捏几下,以散结止痛,调整内在脏腑功能。每次选3-5穴,用王不留行籽或磁珠按压。

  结语

  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病,疑难病,发病率高。目前对于子宫腺肌病无论手术或药物治疗都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但不良反应大、复发率高,临床比较棘手。近年来,中医药对子宫腺肌病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取得一定的进展。病机方面,血瘀是本病的病理实质已达到共识,血瘀是产生子宫腺肌病症状及体征的关键。外治法能活血化瘀,消症止痛,操作简便、经济、安全、无毒副作用,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也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中医对现代疑难病子宫腺肌病痛经的治疗手段。

  21世纪,回归自然已经成为人类医疗保健的主题。随着中西医整合医学事业的发展,中医宏观理论与现代医学微观结构研究的不断深入,将外治法引入妇科临床研究领域,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也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中医对现代疑难病子宫腺肌病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 Leyendecker G,Wildt L,Mall G.The pathophysiology of endometriosis and adenomyosis:tissue injury and repair f [J].Arch Gynecol Obstet,2009,280(4):529-538

  [2] Levgur M,Abadi MA,Tucher A. Adenomyosis:symptoms,histology,and pregnancy,term inations[J].Obstet Gynecol,2002,95:688-691.

  [3]吴宁,孟宝丽,徐红等.复方内异宁联合针灸顺应月经周期节律干预对子宫腺肌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2,19(4):350-351.

  [4] 刘雁峰 ,王铁枫 ,史梅莹等. 加减葫芦巴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腺肌病)痛经40例正气亏虚,瘀血阻滞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 26 (1):199.

  [ 5 ] Bergeron C ,Amant F ,Ferenczy A .Pathology andphysiopatho logy of adenomyosis.Best Pract Res Clin Obstet Gynaecol,2006,20:51 1- 521.

下一篇:没有了